兒童語言能力包括兒童基本溝通技能,語音的感知與產生能力,詞語的理解與命名能力、句子的理解與表達能力以及語言綜合運用(談話、講述)能力等。講述,又稱敘事,是對已經發生的事件的描述,通常人們稱其為“講故事”。講述與對話是兒童語篇能力發展的兩大重要組成部分。
講述按照其講述內容分為:敘事性講述,即用口頭語言把人物的經歷、行為或事情的發生、發展、變化講述出來。敘事要求說清人物、事件、時間、地點和為什么,并且說明事情發生、發展的先后順序。學前階段只要求兒童簡潔、清楚地按順序講述事情即可。描述性講述,即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的狀態、動作或物體以及景物的性質、特征具體描述出來。在學前階段,兒童學習描述性講述的重點在于初步嘗試使用具體、生動、形象的詞語說話,同時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進行描述。
講述能力評估是評估兒童語言能力發展水平重要指標,在一定程度上能預測兒童未來的讀寫能力。敘事是一種復雜的認知活動,敘說者既需要由記憶系統啟動與敘事主題相關的知識,選擇適當的詞語表達概念,選擇適當的句子表達判斷,也需要考慮敘說內容的合理組織及聽者的注意力與感受等。兒童通過敘事可以發展自身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并整合自己的經驗,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在實際生活中,兒童通過敘事還可以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與周圍的人進行溝通交流,從而建立良好的社交關系。
講述能力訓練是依據正常兒童講述能力發展規律而來的。三歲兒童可用一系列詞匯、語法描述圖中的個別事件;五歲兒童敘述,能用恰當的語言形式對事件以及事件之間的關系作進一步解釋;九歲兒童能運用豐富的語言形式把故事組織的更清楚、更連貫,同時,也表現出特有的文化規范。根據正常兒童講述能力發展的規律,講述能力訓練范式設計應遵循由點及線、由線及面,由面及體的思路層層架構。
講述能力范式訓練包括關鍵詞講述、關聯性講述、主結性講述四個階段。四個階段是層層遞進、密不可分的整體。前一階段是后一階段的基礎,后一階段是前一階段的提高。
階段1——關鍵詞講述階段
關鍵詞,是指從講述文本中選取出對表述其中心內容有實質意義的詞匯。在講述能力訓練范式中,關鍵詞不僅限于名詞,也包括動詞、形容詞等其他詞性的詞匯。關鍵詞講述的目的讓兒童通過對講述內容中關鍵信息的提取,在一定程度上篩選核心信息,初步理解感知文本大意。同時,康復師可以抓住關鍵詞提出問題,引發兒童思考。關鍵詞講述訓練流程:通過師生的互動問答或者兒童的主動敘述講述事件或者材料中的關鍵詞提取出來。
階段2——關聯性講述階段
關聯性講述即兒童用一系列詞匯、語法講述內容中的個別事件。其詞匯為前一階段的關鍵詞。語法指兒童將前一階段關鍵詞連成的完整句所遵循的特定語法規則。個別事件可以是講述內容中的某一情節。這一階段重點訓練兒童對細節的理解和表達,以提高兒童對整體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關聯性講述訓練大致流程為,康復師引導兒童將上一階段所提出的相關的關鍵詞串聯組合在一起,擴展成能講述個別事件的句子。
階段3——主結構講述階段
主結構講述是兒童能夠使用一系列詞匯、語法講述內容的整體框架。兒童通過主結構講述的練習,將上一階段形成孤立的個別事件架構成一個整體的具有邏輯結構的關系網絡,用恰當的語言形式對事件及事件之間的關系作進一步解釋,從整體上把握所講述內容,為后續的完整性講述提供基礎。主結構講述階段的訓練,其流程為康復師引導兒童將關聯性講述階段中兒童所表達出的個別事件進行抽取整合,用恰當的詞語形式對事件及事件之間的關系作進一步的解釋,描述出所需要講述內容的整體框架,剔除一些不反映講述主結構的個別事件,最后將抽取出的能反映講述內容主結構的事件用恰當語言串聯整合在一起,用一句話講述出來。
階段4——完整性講述階段
完整講述階段,是兒童用相當豐富的語言完整講述事件或事物內容。完整性講述是關聯性講述與結構性講述的整合,是訓練方式的最終階段。此階段又細分為“協助性完整講述”和“獨立性完整性講述”。此階段大致流程為:首先康復師鼓勵兒童從頭至尾講述,要求講述語言流暢、語法正確、情節合理。在兒童出現講述困難及問題時,康復師及時引導和糾正。然后,在兒童多次訓練和反復操作后,康復師鼓勵兒童脫離成人協助自己講述。